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嚼檳榔壞處多 莫因小惡而為之

 

2015-04-24 01:51:33 聯合報 韓良俊/台大名譽教授、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(台北市)
 
日前新聞才大幅報導「劇組為了宣傳劇情,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擺設檳榔攤,並號召民眾拍照打卡」而惹議,隔天國立圖書館又宣傳於近期將在館內辦理「紅唇與黑齒:檳榔文化特展」,除認識檳榔文化史之外,現場竟要提供體驗吃檳榔活動!此外,南部甚至出現檳榔販賣業者為了節省成本,改以販賣機的方式取代人力進行販售。商人行為及對檳榔一知半解人士的這些作法,其實是嚴重地傷害了國人健康,著實讓人捏把冷汗!
 
抽菸、嚼食檳榔、過量飲酒已被證實容易導致罹患口腔癌,研究亦指出,檳榔更是國人罹患口腔癌主因,加上日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最新癌症統計數據中,癌症時鐘加速一點六倍,平均每五分鐘廿六秒台灣就有一人被診斷為罹患癌症,其中口腔癌人數更是飆破記錄,每年新增七千多例!
 
總有因長年嚼檳榔而罹患口腔癌的病人,常最後向我抱怨:「韓醫師,您怎麼不更早點向大家提醒嚼檳榔有害?」這種悲劇,每年一直重複地在醫院上演。過去以來民間單位與政府部門一直透過各項公、私管道,除深入學校、社區、軍隊、職場等不同場域辦理相關宣導外,更藉由口腔癌病友現身說法,期望能有效勸導民眾拒菸、檳、酒,以遠離口腔癌禍害,然而這些作法似乎還是無法有效提升民眾對於「即便不加任何添加物,檳榔子(果實本身)即是致癌物」的正確認知。
 
其實大家都知道嚼檳榔不好,但常常以工作需要為藉口及認為倒楣的一定不是自己,而忽略了這個如影隨形的高度風險。本人常年全國走透透,除了協助各縣市政府衛生單位進行口腔癌篩檢的實務和教學,更幫忙培育戒檳衛教人員。篩檢時,也常有張著血盆大口的民眾,一邊吃檳榔,一邊讓我檢查。通常我會花時間勸他們不要再吃,雖然這些作為都有如杯水車薪,但只要大家有心,愚公還是可以移山的!
 
雖然主辦單位強調並非鼓勵民眾嚼食檳榔,但卻沒有辦法真的避免民眾,特別是青少年,因好奇心或同儕驅使而嘗試檳榔。名人代言本身就存在著一種鼓勵性質,這個社會常充斥著似是而非的模糊觀念,在此提醒大家切莫因小惡而為之,因而賠上了國人同胞的健康,致使每年六千個家庭就因檳榔而破碎、無端受苦!
2015-05-02 12:26自由時報>自由開講黃茂栓/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(台北市)
 
嚼食檳榔為台灣早期文化之一種型態,近年因應檳榔產業發達而生的檳榔西施也成為社會次文化的一種,屢屢登上媒體版面。近期有國片上映,片商不僅以女主角飾演檳榔西施作為宣傳亮點,也選擇在人潮擁擠、國高中青少年聚集的台北車站街頭,設置檳榔攤,並鼓勵民眾拍照打卡,透過臉書社群相互串連的功能,藉此宣傳電影,其所引發的負面效應令人擔憂。
 
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數據,民國99年至民國101年,口腔癌皆位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五名,罹癌人數也自99年的6,560人上升至7,047人。國際癌症研究中心(IARC)亦發表公告,「檳榔子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」,亦即檳榔不加任何添加物,也會導致癌症發生。在台灣,檳榔乃為農產品的一類,其栽種、產銷各有一套運作邏輯。一般民眾從路邊隨處可見的檳榔攤購買檳榔是相當容易且方便的事。但政府部門難以公權力杜絕檳榔產業的販售,因此從公共衛生民眾教育的角度介入更為重要。
 
口腔癌患者的治療不僅療程痛苦,患部亦會影響吞嚥及咀嚼功能,造成自身及家人生心理負擔;同時也因治療疾病而必須停止工作,減少家庭經濟收入;手術治療後也因外觀容貌上的改變,患者往往需要更長一段時間心理建設,重新融入社會。除此之外,依據統計資料,口腔癌常在治療後兩年內有復發的情形;另又約有20-30%的口腔癌患者會在口腔黏膜附近發生新的病變,即為「第二原發癌」的發生。
 
提醒民眾,千萬不可心存僥倖,對於目前已有嚼食檳榔習慣之民眾應及早戒除,並定期至醫療院所進行口腔癌篩檢,平時也應留意自身口腔狀況、自我檢查;對於已被診斷出有口腔黏膜病變之患者,除應積極配合醫師治療計畫之外,也應定期追蹤,降低口腔癌癌變發生的機率;對於未曾嚼食過檳榔之民眾,除應積極避免致癌物的接觸,平時也應注意自身口腔清潔、維持健康。